6月7日,一艘21万吨散货船在上海交付船东。该船具有智能航行功能,能在无人操作下,根据天气预报和洋流信息,智能选择和执行最优航行路线。该船是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系列智能散货船之一,将赴西非几内亚湾运输铝土矿。
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出智能船舶,是我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细节。近年来,我市加快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布局优化,关停一批小船厂,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;一批龙头和骨干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加大技改投入,加快转型升级步伐,在细分市场开拓了新蓝海。
看一家船企研发智能船舶技术的路线图
实现智能航行,是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在智能船舶研发上取得的成果之一。该公司生产设计部副主任设计师金小闯介绍,除了智能航行外,系列智能散货船还具有智能管理船舱设备、智能优化运行功耗、智能一体化管理等功能,经过中国船级社认证,是国内唯一具有上述四项功能的智能散货船。
“智能船舶能对船舱所有设备功能进行监测,发现异常及时发出预警;主机、发电机和锅炉,是船舶三大主要能耗设备,智能系统实时对三大部件能耗进行分析,选择最经济运行方案。”金小闯解释,智能航行等三项功能全部集成在船舶智能平台上,实现一体化管理。
据了解,得益于智能化技术应用,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的21万吨系列散货船,核定配备人数从原来的30多名减少到22名。
智能船舶的技术研发与应用,是航行更安全、海洋更清洁的必然要求,是航运业和船舶工业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,代表了航运发展的未来。
实现多项智能化技术突破,缘于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。
经过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积极争取,中远海运重工集团设计研究院扬州分院2019年在江都成立,已有约200名设计人员进驻,壮大了加快自主研发的实力。在此基础上,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,引进消化多项智能化技术。
金小闯介绍,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将围绕“智能装卸货物”加大研发力度,不断提高货物装载的科学性;同时加大“智能船体”的技术研发,一旦船体接近疲劳极限,将自动发出信息预警。
看一幅产业军团在细分市场的新航海图
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出智能船舶,是我市船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。
经过多年发展,我国造船行业日趋成熟。常规船舶建造市场由于供大于求,是竞争激烈的一片红海。在扬州造船企业军团中,一批骨干企业通过深耕细分市场,找到了新蓝海。
扬州龙和造船有限公司聚焦绿色环保船舶,专注研发制造LNG(液化天然气)动力船。
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,研发建造江海直达LNG燃料13800DWT散货船,已实现批量化生产,目前正在建造第9艘。
早在2018年,新大洋造船瞄准中型内贸散货船市场,加大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,建造出一艘59000吨内贸散货船,抢得市场先机。去年受疫情影响,外贸订单骤减,内贸订单增多,新大洋造船因有建造业绩,深受内贸船东青睐,当年签约内贸船19艘。
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瞄准特种船舶加大技改投入、不断探索新工艺,近三年建造出全球最大沥青船、全球最大木屑船和全球首制全回转电推自卸船。该公司还围绕海上风力发电市场,投资了6条海上风塔流水线。
在海工及配套产业方面,扬州一批企业也表现不俗。
去年,中航宝胜海洋工程电缆有限公司交付了全球首根220kV海底光电复合缆,该产品突破了我国大长度海缆生产技术瓶颈。
九力绳缆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、四川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出深海绳缆,应用在多个国家重点工程。去年,九力绳缆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“九力”牌深海绳缆被认证为“江苏精品”。
一批重点投资项目培植产业新动能。据统计,今年,全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共实施11个重大技改项目,内容涉及特种不锈钢材料加工、海底特种电缆绳制造、快速浇筑海上浮式平台研究及开发等。
看一张助力产业高质量的政策施工图
我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,近年来经历了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的过程。
从产业质态看,2016年以来,全市累计关停拆除了40余家小船厂,船舶制造企业由2015年的100余家减少到目前的61家,去年开票销售基本与5年前持平,总体上实现了“量减质升”。
从造船完工量看,2020年,全市造船完工量510万载重吨,约占全省30%、全国10%左右。今年截至4月,全市造船企业手持订单434艘、1422万载重吨,增幅77%。
从产业集聚程度看,目前全市形成了以江都、仪征、广陵为主的船舶制造和以高邮、宝应、市开发区为主的船用及海洋电缆、船舶系缆绳、船舶电子等配套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,产业链明显增粗拉长。
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是扬州的重要支柱产业。如何补足“短板”,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?
“我市将围绕整治提升,持续优化产业布局。”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加快长江岸线船舶企业的整合重组和规划,再拆除一批长期占用岸线,经济效益不高、安全隐患大、靠场地出租续存的小船企,实现关停淘汰一批、转产提升一批,腾出发展空间。
该负责人介绍,我市将围绕补链强链,重点引进和发展机电控制设备、通讯导航系统等产品及配套,填补产业链空白;重点招引船舶电子、电器及工程装备等项目拉长产业链。同时,加大技改推进力度,加快造船业向绿色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我市围绕产业需要突破的技术领域,引导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实施产业科创项目,已取得初步成效。近三年来,全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有5个项目获批市重点研发计划,4个项目获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。
下一步,我市将围绕创新融合,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。引导扶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,实施一批重点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改项目建设。引导企业瞄准市场新需求,开发高技术、高附加值的“专、精、特”船型。加快推动龙头造船企业与本地深度融合,提高本地船舶研发设计及服务能力,加快“两业融合”发展。
本文来源:扬州日报